對根據大學信息公告制公開的韓國182所4年制私立大學今年的人均學費進行分析的結果顯示,出現了學費超過1000萬韓元的大學(大邱嶺南大學第二校園,1040.6萬韓元)。而學費達800萬至1000萬韓元的大學有38所(20.9%),700萬至800萬韓元的有75所(41.2%)。
韓國大學平均每學期要得到18學分。考慮到每學分的修業時間為15個小時這一點,一年兩個學期聽540個小時的課要交1000萬韓元。也就是說,每小時2 萬韓元。在200至300名學生一起聽課的大型課堂上,教授每小時的收入經常會達到數百萬韓元。如果畢業后能找到像樣的工作,這筆錢還算值得。但根據教育部的調查結果,去年55萬大學畢業生中,正規職就業者只有28萬人。大學畢業后仍到處實習或依靠父母生活的青年不計其數。
要想交納大學學費,會掏空父母的積蓄,因此出現了“母骨塔”的說法。以城市勞動者的年均收入(4670萬韓元)為準,要想供兩個孩子上大學,僅學費就要花費收入的40%以上。很多學生依靠政府提供擔保的學費貸款,但利息高達7.3%.而且,如果沒有成功就業,畢業的同時就會淪為“信用不良者”。2005年達3780例的學費貸款滯納案例到2008年已增加到5.0456萬例。
美國大學生最長可以在畢業后的30年內償還學費融資款,而且還適用利息上限制。英國引入了“與收入掛鉤的型支付制度”,即,從畢業后收入達到一定水平時開始償還學費融資款。日本的學費貸款利息為4%左右。
大學教育是為了培養社會人力資源。學費負擔不應只壓在大學生本人和家長身上。在能提供汽車補貼的國家,不能眼睜睜地看著要學習的大學生因“學費壁壘”望而卻步。政府應該考慮實行根據收入水平劃分學費等級的制度。
韓國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