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韓國企業在1年內所賺到的平均收入達到美國的3.25倍等經濟業績和財務結構顯得非常優秀。
但有人指出,相反在股價等整體性評估方面,韓國企業卻大幅落后,因此比起實際價值,韓國企業受到的損失很大。
據國稅廳4日發表的《國稅統計年報》顯示,2005年上報法人稅的32.2882萬名法人(除金融公司外)的平均凈利潤達到3.12億韓元,相當于是美國企業(9600萬韓元,美國是以2004年上報資料為準)的3.25倍。
另外,韓國企業的平均負債比率達到153%,與美國企業(258%)相比低105%,而資本利潤率(ROE)達到13.9%,資產利潤率(ROA)達到5.5%,分別達到美國企業的2.4倍和3.4倍。
ROE和ROA是當期凈利潤除以資本總計或資產總計所得到的指標。其數值越高,說明有效利用了資本或資產,得到很多利潤。
到目前為止,韓國銀行和上市公司商會等發表的經營指標是對上市企業或抽樣調查而得到的結果,但是國稅廳此次進行的調查事實上大部分面向的是法人。
國稅廳次長韓相律解釋說:“在韓國法人的總當期凈利潤中,有36%的凈利潤是由非上市企業創造的。在這點上可以看出,中小型企業的競爭力也沒有那么差。”
但是股份市場上的評價卻正好與其相反。上月18日,現韓國證券市場的股價收益比率(PER)達到10.73倍,僅相當于美國(21.95倍)的一半。韓國市價總額的前20家上層企業的平均PER達到12.63倍,也低于美國(17.02倍)。
PER是市價總額和凈利潤相比較的指標,數值越低,說明比起公司的收益,股價被評估得較低。
韓國投資證券首席研究員金學均(音)指出:“負債比率低,ROE、ROA高,能說明債務健康性和經濟業績好,但是反過來也意味著企業回避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