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濟州島不再是地處邊陲的小島,而是逐漸上升為亞太中心的地區(qū)。多爾哈魯邦(? ???)做為濟州的象征物,也正在向全世界宣揚其名聲,這不能不說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多爾哈魯邦,就是‘石頭公公’的意思。這些石像,原來并不叫‘多爾哈魯邦’,但在光復前后,因為好記、容易稱呼,道民開始稱其為‘多爾哈魯邦’,而流傳開來。
‘多爾哈魯邦’的名稱真正真正得到確定,是在1971年8月26日,濟州道文化財委員會在指定民俗資料時,在一番討論之后,決定以‘多爾哈魯邦’為文化財?shù)恼矫Q。
那么,‘多爾哈魯邦’從前叫什么呢?根據(jù)學者的考證,有buk-su-mo-li(其意義與圖騰相近),翁仲石,望柱石等稱呼。 除了名稱以外,從前遺留下來的真品‘多爾哈魯邦’共有幾尊?這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目前得到確認的有二尊在漢城景福宮,濟州島內(nèi)還保存有47尊。這些‘多爾哈魯邦’原先是樹立在濟州牧、大靜縣、旌義縣的縣城之前。濟州牧、大靜縣、旌義縣作為濟州島內(nèi)的三個行政中心,約有500年(1416-1914)之久。三個縣城前的‘多爾哈魯邦’,模樣稍有不同。例如,濟州牧與旌義縣的有基石,大靜縣的則沒有。為何有這些不同?則有待專家考證。
樹立這些‘多爾哈魯邦’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呢?
歷史文獻對此并無記載,民俗學者根據(jù)訪談、田野調(diào)查的結(jié)果,認為可以歸納為兩點:
1、守護神的功能:具有避邪、防惡疾流傳、避免戰(zhàn)禍等功能;
2、標示性的機能:置于州縣政府的所在地,一方面昭示民眾,同時也有凸顯政府尊貴性的目的。
現(xiàn)在‘多爾哈魯邦’被大量制造,在濟州幾乎任何角落都可以看到,同時也在被用在各種商品設(shè)計之中,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濟州的象征
“ 石頭爺爺” 是濟州的吉祥物, 韓文稱為“ 多爾哈魯邦”,相傳是濟州島村莊的“守護神”。在濟州,常可看到這種夸張而又拙樸的石雕人像。石頭爺爺“分工”也有不同:左手在上的石頭爺爺是武官,右手在上的石頭爺爺是文官。傳說摸摸石頭爺爺?shù)谋亲涌梢陨鷥鹤樱^爺爺?shù)亩亲雍褪謩t可以升官發(fā)財。由于石頭爺爺大大的鼻子與男性性器官有些相似,古代的韓國女性會在晚上偷偷跑去摸石頭爺爺?shù)谋亲樱蚴怯霉ぞ邚氖^爺爺鼻子上刮些碎石屑來吃,以祈求順利生下男孩。據(jù)說韓國年輕情侶結(jié)婚后,必定要來濟州島度蜜月,拜石頭爺爺,以求多子多福。所以每年秋天油菜花盛開的時候,濟州島上的情侶特別多,滿山遍野的油菜花海中,到處都是火山巖雕成的石頭爺爺,到處都是攜手相偎拍照留念的情侶,難怪有人說,你想海枯石爛嗎?就去濟州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