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在线_成人福利视频_国产精品69久久久久水密桃_www.成人.com_亚洲成人精品_欧美精品第一页

英語英語 日語日語 法語法語 德語德語 西班牙語西班牙語 意大利語意大利語 阿拉伯語阿拉伯語 葡萄牙語葡萄牙語 越南語越南語 俄語俄語 芬蘭語芬蘭語 泰語泰語 丹麥語丹麥語 對外漢語對外漢語
熱門標簽: 韓語詞匯 因為難 破譯韓文字體
當前位置: 首頁 » 韓國文化 » 韓國文化閱讀 » 正文

韓國詩文化 2

發布時間:2010-04-27     來源:互聯網    進入韓語論壇
(單詞翻譯:雙擊或拖選)

不論鄭澈的品格有何長短,至少應該肯定他是第一流的詩人。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語言使用之靈活多變--驚人的詞語、雅而不加做作的表達、言簡意賅、諷刺的筆法--這些都是“時調”傳統的重要成分。如: 試將橫梁折斷房柱推倒你道將如何? 眾人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望著房塌骨架傾。 木匠手持尺子墨斗不停團團轉。

  在他以前的“時調”歷史中沒有與這相仿的作品。形象的描寫十分清晰、準確而且銳利。“骨架”一詞涵義深刻,使橫梁和房柱的含意得到了引伸。最后是手持尺子和墨斗繞著傾塌的屋架團團轉的形象。這個形象令人感到滑稽可笑,其實正是解剖這首詩的手術刀。據認為,這首詩反映16世紀90年代日本軍閥豐臣秀吉入侵時期朝廷的混亂局面。韓國歷史上做過大臣而宦途迭經風浪的詩人為數很多,被韓國絕大多數評論家推崇為最偉大的“時調”詩人的尹善道(1587-1671)就是其中之一。他所作的“時調”有76首流傳至今。

  尹善道最著名的作品《漁夫四時詞》是共有40首詩的組詩,描寫詩人所喜愛的一處幽靜的居所的四季景象。“漁夫”自古是在自然中過淡泊生活的智者的象征,中國和韓國的詩慣于以此為主題。尹善道是在改寫前代詩人李賢輔(1467-1555)的《漁夫詞》的時候起了靈感而寫這套詩的。李賢輔的《漁夫詞》也是對高麗時代的一首詩(作者佚名)的改寫。

  《漁夫四時詞》在音節計算上顯得與“時調”正常格律有些不同。此外,它有在“時調”里不常見的兩句疊句,第一句出現在每一節詩里的一定位置,但是以它所描寫的不同的船上動作而改變用詞,如開船、張帆、收帆、劃漿等等。第二句疊句是擬聲,“切格鏘,切格鏘”代表錨鏈卷動聲,“嗚嘶阿”代表劃槳的節奏。從《詠冬》組詩的第一首詩可以看到整套組詩的風格: 云開日出冬陽密密灑落。 開船,開船! 天寒地凍唯大海依舊。 切格鏘,切格鏘,嗚嘶阿! 一浪涌一浪如展開卷卷錦緞。

  金壽長(1690-?)是第三位“時調”大詩人。他是“中人”(既非平民也非貴族)而非“兩班”,所以要想官場得意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他很早就辭去了軍機部門的小小官職而退隱了。他活到了高齡,住在首爾花開洞他的別墅里與友人為伴,享受大自然的樂趣。關于金壽長的生平,除了有記載的極少量的事實而外,我們幾乎一無所知,但是知道他編纂了一本著名的“時調”選集,名叫《海東歌謠》。

  金壽長的詩的過人之處主要是極富于幽默感。這種幽默感也許是他生活的那個時代的特點,因為在“時詩”詩選內占很大比例的許多屬于上乘的、估計也是18世紀的作品也表現出一種類似的詼諧。但是,金壽長因為他的詩的這個特長而出了名,而其他寫同類詩的詩人卻沒有一個留下姓名。這些詩的描寫方法反映了文學界在實學影響下已經發生了一種變化--即流行文學體裁發生了從詩走向散文的變化--以及因此而反過來對詩的寫作所產生的影響。如下面這首詩: 看那位女郎短衫花裙粉臉姣好烏發蓬松。 昨日她把我來騙。 現今又將騙別個, 新折花枝手中執, 夕陽中雙股輕擺。

  當然,幽默并不是金壽長的詩的世界里唯一杰出之處。他的詩還流露出一種細膩的感情,在他從自然單純的生活中領略到的自由自在的樂趣的表達上尤為明顯。與自我以及與自然的和諧,自始至終是這位智者的突出的特點。偉大的詩人無不尋求這種和諧,即使這種追求是艱苦的,即使結果未必能如愿。

  將近15世紀中期,一種叫作“歌辭”的比以前高麗時代的歌更富于描寫和敘述性的新體裁白話詩歌問世了。“歌辭”沒有詩節劃分。寫“歌辭”是為了讓人唱的,所以它遵守某些格律。鄭澈是最擅長“歌辭”形式的高手,他的《關東別曲》(1580)--其中描寫了金剛山的八處名勝--最能代表這種傳統之長。直到19世紀,漢文仍然是政治和文學上使用的語文。1884年,西方諸國和日本迫使韓國開放港口。這件大事標志了“隱士王國”的結束和西方影響源源涌入的開始。在1910年被兼并之后,韓國越來越多的年輕知識分子開始去日本接受大學教育,在那里接觸了日本文學界當時的潮流。在韓國國內,這個時期的特點是民族主義情緒迅速興起,終于出現了1919年的三一獨立運動。
在民族主義情緒上升的同時,文學界排斥漢文和中國傳統,提倡韓文和西方傳統。年輕作家以西方的波德萊爾、魏爾蘭、葉芝和西蒙斯為典型,開始創造一種新文學。西蒙斯的《文學的象征主義運動》在20世紀初期相當早的時候已經譯成日文,在日本成了評論方面的一種權威著作。年輕的韓國詩人們懂一點英文,對法文懂得更少。他們翻譯的文章看來絕大部分是從日本譯本譯過來的,有時對照一下英文。他們的理論絕大部分來自日文譯本,而后者又是從英文譯過去的。在如此混雜的影響下產生的詩充滿了拉斐爾前派色彩,以厭世、頹廢和悲觀的世紀末情調為其特點。在這方面起主要影響的也許是西蒙斯。#p#分頁標題#e#

  寫這種新格的詩不可避免要模仿。一批全都是20多歲的詩人有意識地在他們對西方各典型的理解的基礎上開始寫作一種新風格的韓文詩。他們走的是反復試驗的路。金億(1893- )在他的著作《詩的形式中的韻律與間歇》(1919)中指出了兩個缺乏:缺乏有修養的讀者公眾,缺乏明確有力的評論。
 


Tag: 韓國詩文化
上一篇:韓國詩文化 1
下一篇:韓國詩文化 3
外語教育微信

論壇新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