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大韓航空或韓亞航空的國際航班時,可以品嘗到各種各樣的韓餐,從拌飯、美食包飯、拌面、辣排骨到豬排骨應有盡有。包飯專用大醬則不僅消除了大醬特有的味道,還加入花生、核桃和牛肉,因此被譽為營養食品。拌有辣醬的拌飯更是廣受歡迎,不管是韓國人還是外國人,七成的乘客會點拌飯。這意味著,辣醬吸引全球人口味的可能性很大。
代表韓國辣味食品的辣醬,日前在羅馬舉行的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全體會議上被列為國際通用的“食品”。此前,如何解釋與推廣到全球的美國辣醬“辣椒仔(Tabasco)”之間的區別是關鍵所在。與將辣椒切碎后制成的辣椒仔不同,韓國辣醬是發酵食品,并以淀粉為主要原料,這一點得到了認可。名稱也按照韓語發音采用“Gochujang”。此前被稱作“Korean hot pepper paste”或“red pepper sauce”。
但大醬(Deonjang)未能獲得傳統食品之稱。這是因為,“Miso”(日本)、 “Tauco”(印度尼西亞)、“See ieu”(泰國)、“Tao si”(菲律賓)、“Chi ang”(中國)等亞洲各國的醬類展開了激烈競爭。最終,CODEX決定將各國的醬類統稱為“Fermented soybean paste(大豆發酵食品)”。
1962年成立的CODEX是制定并管理各國通用的食品法典的機構。該機構制定食品添加劑適用對象及污染物質標識等標準,使國際上流通的食品更安全。辣醬是繼“泡菜(Kimchi)”之后,以韓語發音制定名的第二種食品。以往,泡菜的韓語發音和日語發音被共同使用,但在2001年的全體會議上統一為“Kimchi”。
以往,不少國家以辣醬沒有被列入《國際食品法典》為由,限制進口辣醬。隨著此次獲得國際認證,除了辣醬出口,韓餐也將進一步走向全球化。今后可以針對不同地區推出不同口味的辣醬。在美國,可以推出代替燒烤醬的口味柔和的辣醬,而在東南亞,可以推出不遜于泰國辣醬的特辣口味的辣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