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節(jié)
春節(jié),又叫歲首•元旦•元日•新元,因為這一天需要小心、謹慎,故又叫作慎日。
在朝鮮時代,在這一天議政大臣會率文武百官來到宮廷新年問安,并到正殿的庭院里貢獻箋文和表里(表里:棉布和白色的綢緞)以示對國君的新春朝賀;8道的觀察使、兵使、水使、牧使等也都紛紛進獻箋文和各地方物。
這一天在祠堂舉行的祭祀活動稱為茶禮,孩子們穿的新衣服稱作歲裝,到長輩們那里問候的活動稱為歲拜。這一天招待客人的飲食稱為歲饌,還有,在這頓飯上的酒叫作歲酒。歲饌上常常有年糕湯,歲酒常常有椒栢酒、屠蘇酒,年糕湯既用于招待客人,又用于祭祀,使歲饌之中不可或缺的食品。此外還蒸甄餅,用于祭神和朔望奠。
此外,親家之間夫人們?yōu)榱吮硎鞠嗷ブg的親份,互派侍女去對方家里拜年,這拜年的侍女就被稱作問安婢。另外,各官衙的胥吏和各營門的校卒們將寫有自己名字的名片送到上司或是老師的家里。而作為上司或是老師的那些人就在自家大門口內放一個漆過的托盤,就手那些送來的名片,這就叫歲銜。
在民家會將雞和虎的畫帖到墻上祈求趕走厄運,若有年齡遭遇三災的人,則畫三支鞭子貼到門柱上。用春節(jié)凌晨的時候走到大街上去聽到的第一個聲音來占卜一年的吉兇,這叫聽譏。還有,在木頭上劃上金、木、水、火、土等,做成棋子的樣子,用這個來占卜新年的方法叫五行占。
人們把一年中梳頭時掉的頭發(fā)收集起來放到梳子盒里,到春節(jié)的黃昏時來到大門外把這些頭發(fā)燒掉,趕走惡病。傳說有一個叫“夜光”的鬼,春節(jié)的夜里會來到人們家中穿孩子們的鞋子,如果有合適的就把那雙鞋穿走,被穿走鞋子的孩子就會遭到壞運氣。因此孩子們都害怕這個鬼,就把鞋子藏起來,把燈熄了睡覺。然后把籮掛到墻上或是放到院子里。那么夜光神來了以后只顧了數(shù)籮上的洞而忘記了偷孩子們的鞋,等到雞叫以后只得逃跑了。
據(jù)《洌陽歲時記》記載,春節(jié)這天男男女女們從春節(jié)那天起三天時間穿著光鮮的衣服,在大街上走來走去,如果遇見認識的人,就說“新年快樂”“今年您一定及第”“新年高升”“早得貴子”“新年發(fā)財”等等祝福的話語表示慶祝新年。如此說別人希望聽到的話的做法就叫做“德談”。
春節(jié)時的游戲有全家人為最家中一起玩投色游戲,年輕女子們玩翹翹板,男子們玩放風箏。 1910年侵占韓國的日本帝國主義為取消有數(shù)千年歷史的韓國傳統(tǒng)舊歷新年,使盡了各種手段。例如臘月的最后一個星期都不許年糕房干活,舊歷新年給人拜年,尤其是穿白色衣服拜年的,他們會用裝黑水的水槍向人們拜色的衣服上打等等,用種種方法迫害韓國人。
在現(xiàn)代韓國,由于年輕人都集中到以首爾為中心的各個都市中生活,平時的農村總是很寂寞的。但是一到春節(jié)就不同了。人們還是非常重視春節(jié)的,一到春節(jié)前夕,都市中的人們放假,回家鄉(xiāng)或省親或祭祀,紛紛駕車駛向地方。每年的這個時候,高速公路上車滿為患,平時只要兩個小時的車程,這時則需要一天甚至更長的時間。這種現(xiàn)象在韓國被稱為“民族大移動”。